兵地融合
一场跨越兵地的暖心救助
“您父亲已经到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你们放心吧。”9月26日上午9点55分,石河子市东城街道51社区凤凰嘉苑小区居民马刚接到了该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长杨帅的电话。
马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连声感激地说:“好的好的,我们知道了。这次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谢谢!”
马刚的父亲马忠华今年70岁了,住在沙湾市乌兰乌苏镇皇宫村。因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癌,他每个月都要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进行靶向治疗。
受疫情影响,老人已经连续两个月耽搁了治疗,病情反复。家住石河子市的马刚,听父亲说病痛加重了,内心十分焦急。
9月23日,在联系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和床位后,马刚将自己面临的困难上报给了社区。“当时,我想申请出趟门,自己开车接我父亲到医院就医。”马刚告诉记者。
杨帅接到马刚的申请后,第一时间和马刚做了电话沟通,详细了解了他父亲的身体状况。杨帅向马刚告知了当前疫情管控下的就医要求,安抚了他的焦虑情绪,随后把马刚的请求报告到街道。
在得到东城街道领导的肯定回复后,杨帅开始与社区书记、主任商量救助方案。几经考虑,他们确定,由乌兰乌苏镇将马忠华送到卡点,社区派出车辆到卡点接人,然后将马忠华送往医院。
“在疫情管控下,社区这个方案很稳妥。”马刚在接到社区电话后,立即联系了父亲和乌兰乌苏镇。乌兰乌苏镇也第一时间为马忠华开具了外出就医证明。
9月26日早晨,一场跨越两地的暖心救助开启。
9点,马忠华坐上了乌兰乌苏镇为他准备的车辆,前往石河子市卡点;
9点15分,凤凰嘉苑小区派出车辆,社区主任从小区出发;
9点35分,凤凰嘉苑小区派出的车辆到达卡点,接到马忠华;
9点50分,马忠华到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就诊。
马忠华到达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挥手告别。(凤凰嘉苑小区提供)
马忠华终于能继续接受治疗,这让他和他的家人万分感激。马刚说:“刚刚和父亲打电话时,他一再说,很感谢我们社区的领导,并叮嘱我,让我有机会好好谢谢他们。”
杨帅告诉记者:“老人会在医院接受为期三天的治疗。等老人出院后,我们还会联系乌兰乌苏镇,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责任编辑:杨倩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