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

车轮滚滚 岁月悠悠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2-06-09

  眼前的老人,身着青灰色的夹克外套,和煦的阳光照耀着他。他叫高自廉,从事了一辈子交通运输工作,此刻,他正坐在窗前,轻轻抚摸着胸前的荣誉勋章。

  16岁参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荣立一等功两次,23岁荣立三等功一次……高自廉是千千万万第一代兵团人中的一员。他凭借着出色的驾驶技术,先后荣获“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安全行车140万公里”奖章。1987年,高自廉光荣退休。
  “红军精神指引我前进”
  1947年5月,16岁的高自廉参军前往新疆,后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二十七师八十一团,驻守在和静县。在部队,高自廉表现优秀,多次立功受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又调任至二十七师给老红军袁新当警卫员。“多年来,在袁老的关心教诲下,我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回忆起敬爱的老领导,91岁高龄的高自廉激动地说。
  给袁新做警卫员期间,红军精神悄悄扎根在高自廉的心中。
  有一次,高自廉看到袁新的鞋坏了,于是对袁新说:“领导,您的鞋坏了。”袁新低头看看自己掉了半个底的鞋子,笑笑对高自廉说:“好着呢!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这可是最好的鞋。等会回去把鞋底缝一下,还能继续穿。如今生活过得好了,不能忘记来时路,要勤俭节约。”
  高自廉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袁新告诉他:“对待工作要不怕吃苦,要认真地干。”
  从此,共产党员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就在高自廉心中扎下了根。
  “袁老辛苦一辈子,凡事都亲力亲为,从不贪图享乐,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我很敬佩他!”高自廉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8年,因袁新调离工作岗位,高自廉也需调动。当时,高自廉主动找到老领导说:“现在,祖国的建设需要人,我想学开汽车、搞运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就这样,高自廉来到了三师五十一团,开始从事交通运输事业。
  “父亲非常爱惜汽车,他害怕方向盘长期使用会有磨损,于是小心翼翼地缠了一层纱布。父亲经常检查车况,只要车子有一点点小问题,他就立刻解决。”高自廉的女儿高兰说。
  从手握方向盘的第一天起,“安全”两个字便时刻记在高自廉的心中。每天无论多早发车,高自廉都会提前30分钟到岗,对汽车进行“全身体检”,也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为了尽快掌握汽车的性能构造,只要一有空闲时间,高自廉就在车前车后仔细琢磨,有时为了弄明白某个零件的原理,还会钻到车底研究好半天。
  “跑运输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父亲总是天不亮就出发,深夜才回来。他行车的路上,看到需要搭便车的人、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主动帮助他们。父亲总教育我们兄弟姐妹,要帮助有困难的人。”高兰说。
  那时,团里的汽车很少,而需要用车的地方却很多。高自廉总是尽全力做好工作,却因此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母亲为家庭付出太多心血,这是我做母亲之后才体会到的。”高兰回忆起母亲,眼中闪烁着泪光,“母亲总是站在家门口,望着父亲回来的路,默默等待。而父亲出门工作时,母亲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在工作岗位上能获得成绩,离不开母亲的支持。”
  “传承这份浓浓兵团情”
  “做事不要斤斤计较,没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保持好心态最重要!”这是高自廉常对孩子们说的话。如今,91岁的高自廉仍有一头浓密的灰黑色头发。这也得益于他良好的心态,和晚年幸福的生活:四世同堂,儿孙孝顺,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你看,这是我哥,他也从事运输工作。我哥的儿子高健是空军飞行员!”高兰自豪地对记者说。
  高自廉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他的日常生活由大女儿高兰照顾,其他的孩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采访中,父女俩翻看着满载回忆的家庭相册,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看着子孙们成家立业,高自廉很欣慰,他说:“老红军袁新的教诲深深影响着我,能将红军优良的作风和老军垦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高自廉对兵团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我骄傲,我是第一代兵团人。现在,我家是四世同堂,儿孙都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家庭温馨和睦。我相信,我们家一代会比一代强。我们心中这份浓浓的兵团情,也必将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张宇帆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