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报了6起涉错绘漏绘、未依法履行地图审核程序的典型案例,警示各相关地图编制、发布、展示单位引以为戒,进一步强化国家版图意识,规范使用地图,杜绝“问题地图”。
地图的制作,牵涉到诸多地理知识和政治常识,凝聚了大量地图工作者的经验与汗水。地图虽小,但对于国家主权来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地图上的地理信息,直接体现着国家主权主张,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此前,某电视剧出现中国地图错误,把台湾和海南岛给“丢了”,中印边界的标注也是印度版的。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呼声此起彼伏,剧组人员也急忙声明支持国家领土完整的态度,强调自己的爱国立场。
地图不仅是记录地理信息的载体,更是国家宣示主权主张的直观体现。依法处罚“问题地图”,显示了在这个问题上不允许“打擦边球”、逾越底线的严肃立场。
其实,中国地图不只是一张“图”,它的浩大内涵,托举着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国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认同感,任何人、任何企业在中国地图上做文章、犯错误,都应受到依法处罚和舆论谴责。当然,处罚不是目的,处罚本身所释放的信号更值得体悟:涉及中国地图等问题,容不得半点麻痹,也来不得丝毫麻木。“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让这句口号深入人心、知行合一,离不开准确规范的地图传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