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兵团理论网 >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
用典释义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23-01-11

  

  

  【讲话原文】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2022年12月31日)

  【出处】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且非特圣人而已。商君之变秦法也,撄万人之怒,排举国之说,势如此其逆也。苏秦之为从也,合天下之异以为同,联六姓之疏以为亲,计如此其迂也。淮阴侯请于高帝,求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于荥阳。耿弇亦言于世祖,欲先定渔阳,取涿郡,还收富平而东下齐,世祖以为落落难合。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谋人国,功如此其疏也。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出于其口,成于其手,以为既已许吾君,则亲挈而还之。

  ——(北宋)苏轼《思治论》

  【解读】

  《思治论》是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时年26岁的苏轼在凤翔府判官任上所作的一篇政论文章。针对当时北宋政权所面临的“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三种积弊,苏轼在《思治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苏轼劝谏君主效法古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勇气,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他以商鞅、苏秦、韩信、耿弇4人为例,指出他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出于其口,成于其手”,即言行一致,说到就要做到。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202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20万亿元,粮食喜获丰收,保持就业、物价稳定。我们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我们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进行坚决斗争。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外部环境总体稳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只要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杨立新)

 

责任编辑:张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