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人

王振华:水利兴疆惠民生 滴灌节水谱华章

作者:王久龙 来源:兵团网 日期:2022-08-19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南疆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南疆农业产业发展而言,兴农首先降盐,降盐重在节水。”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振华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晚上与团队教师讨论起“兵团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及“兵团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支撑计划项目”实施进展。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系书记李文昊副教授告诉记者,这是王振华常年的工作状态,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 

  1998年开展长期膜下滴灌农田盐分演变规律及灌溉调控对策研究以来,王振华在滴灌节水领域一扎根就是24年。20多年来,王振华见证了兵团创造的“膜下滴灌”将戈壁荒滩变为“大棉田”“大粮仓”和“大果园”的生动实践,并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振华及其团队历时15年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揭示了节水灌溉型次生盐碱化产生机制和长期连作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残膜分布规律及累积特性,探索了可降解地膜覆盖对滴灌棉花土壤水热盐的变化特征。相关成果得到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坚定了兵团继续推广应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信心。 

  为更好服务兵团农业产业发展,王振华领衔获批干旱区滴灌节水兵团科技创新团队,进一步围绕北疆滴灌小麦及复播作物(油葵、青贮玉米等)、特色林果等高效节水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20余篇,王振华成为滴灌节水领域成果数量最多的专家,相关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 

  如今,“开阀门、点鼠标、穿皮鞋”代替了“拿铁锹、提马灯、蹬胶鞋”,成为了兵团职工种地的日常。滴灌技术不但让种棉花变得“轻松”了,也让在大田中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作物种类不断增多。截至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已覆盖了兵团大田经济作物、大田粮食作物等40多种作物。目前,兵团总灌溉面积2459.4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73.1万亩,占比80.23%,位居全国第一,年节水能力超过10亿立方米。 

  “有水就有绿洲,无水则为荒漠”,是新疆绿洲农业最真实的写照。王振华及其团队紧紧围绕兵团南疆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系统研究了特色林果滴灌节水栽培管理、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控盐灌排协同等关键技术,深入三师、十四师先后建设“新疆昆玉皮墨垦区红枣科技小院”“现代灌区与绿洲农业灌排技术保障体系研究与示范基地”,紧贴生产一线和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难题,对症下药、精准研究、及时推广、示范应用,同时建成集节水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应用和人才教育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型科技服务平台,培养了一批爱国爱疆、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正在开展的自压灌区滴灌-高效排盐一体化高效灌排技术研究与示范,将为南疆盐碱地修复治理及兵团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王振华及其团队新疆特色林果滴灌节水增效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新疆特色林果的科学种植高效滴灌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成果入选水利部2020年全国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在兵团尤其是南疆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王振华教授由于在滴灌节水领域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影响,同时受聘担任农业水利学科两个国际顶尖SCI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副主编和《Irrigation Science》副主编今年6月王振华又因干旱区滴灌节水关键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第三届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这一个人奖殊荣 

  王振华及团队紧贴新疆和兵团实际,先后承担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大田滴灌发展战略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自治区科技咨询重点项目“现代高效农业节水集成技术示范”新疆水专项旱区农业高效节水发展战略及兵团水利局招标项目“兵团灌区发展与节水灌溉总结评估”“兵团南疆高效节水建设评估”等,为新疆滴灌节水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其中王振华主笔完成的“中国大田滴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得到了时任水利部鄂竟平部长的批示和胡春华副总理的专题调阅,有推动了新时代坎儿井工程的政策出台与建设。 

  2021年,王振华荣获兵团党委授予的弘扬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时代新人”荣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一路走来,是党组织培养了我,天山雪水滋养了我,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这样说,也在这样做着。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优秀研究生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基层,成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新生力量。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三师五十三团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王久龙说:“王振华老师对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的坚守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他常教育我们留在新疆、深入基层、扎根一线,在他的教导下,我也选择了留在新疆、深入南疆,为兵团水利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建设做出贡献。” 

  近年来,王振华及其团队开辟了新型滴灌设备、大型自压自动化配套核心部件开发等新的研究方向,建成了集结构优化设计、样件加工和性能检测于一体的新型滴灌设备研发体系,建成新型滴灌设备合作研发和产品孵化平台3个,致力于推动滴灌节水产业换升级。截至目前,该团队自主创新设计开发6类新型高抗堵滴灌灌水器、离散型叠片式过滤器、分布式智能水肥一体机、双喉部文丘里施肥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新型泵前过滤器和双重沉沙池等,基本涵盖了从首部到田间滴灌系统全环节关键设施设备,相关技术授权国家专利22项,在全国“挑战杯”、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全国农水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荣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及其他奖项5项,得到了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与疆内外节水灌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提升新疆滴灌科技含量、信息化水平,继续引领国家节水发展方面贡献重要力量。 

  谈到未来,王振华告诉记者:“当前,兵团节水农业‘渠道变管道、地上变地下、自流变自压、耗能变节能、人工变智能、滴灌更精准’将是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团队在前期有了一定的积淀,还要再发力,继续为兵团节水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做出贡献。” 

  “做棵胡杨,扎根边疆;论文成果,紧贴实践;绿洲生态,节水控盐;山盆系统,自动灌溉。”这是他的自勉,同时也是他的不懈追求。 

    

  王振华简介: 

  王振华,男,汉族,1979年1月出生,河南省扶沟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兼任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副主编Irrigation Science》副主编、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灌溉与节水分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疆水利学会副理事长等。 

  王振华带领团队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20篇,出版专著8部,申请发明专利20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石河子市地方标准1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教学成果荣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第二届兵团青年五四奖章、兵团党委弘扬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时代新人”、全国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石河子大学建校七十周年杰出贡献人员、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等 

责任编辑:张艺馨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