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人
产业旺起来 职工富起来
“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1月4日,一师十一团十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姜延付对笔者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加坚定、干劲更足。”
姜延付的父母曾经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职工。从小受父母熏陶,姜延付对兵团有着深厚的感情。“走父母走过的路是我的梦想,我适合兵团,兵团也适合我。”姜延付说。
姜延付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2005年7月来到十一团工作,从此扎根连队再也没有远离盐碱滩和沙土地。在基层连队,姜延付从技术员做起,用5年多时间,进行田间调查技术钻研,掌握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
姜延付的努力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2010年10月,他被任命为十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因十三连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邻,基础条件差,经济落后。“当时连队的职工群众对发展毫无信心,种植的棉花产量低,一年下来也就刚保本,是十一团有名的‘后进连’。”姜延付说。
“面对新的岗位,我要有更多担当作为。”姜延付上任后,几乎走遍了连队的每一寸土地,摸清底数,寻找适合连队发展的路子。2011年,他充分发挥林学专业特长,积极推进连队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职工群众走特色种植道路。他发现十三连沙土地适合种植红枣,逐家逐户说服职工群众在碱性大的低产田,采用挖坑换土、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红枣,当年十三连新建枣园4240亩,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那时候职工群众都不信连队能把枣树种活,可姜书记偏偏带领我们干成了,而且在两年后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十三连职工庞宗海说。
种植红枣让十三连职工群众很快富裕起来。2014年,十三连红枣亩均收入1万元,职工群众户均收入最高达24万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姜延付带领连队“两委”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组织职工群众成立了阿拉尔市雀儿湖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集休闲旅游、景观农业、共享农场、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职工群众增收。
“连队的发展思路是把大漠戈壁看成‘绿水青山’,把排碱渠、大碱沟看成‘聚宝盆’,积极探索盐碱水养殖、改造盐碱地发展种植,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姜延付说。
说干就干,在姜延付的带领下,2019年,十三连开启“变废为宝”模式,开发出诸多助力乡村振兴的好项目:改造盐碱滩种植玉米,打造“玉米迷宫”乡村体验游;把芦苇坑改造成荷花池,举办荷花观赏一日游;扩宽辖区内12公里长的克里雅河古河道,打造休闲垂钓胜地;在沙漠之门附近,改良1500余亩的废弃河道盐碱水域,进行旅游、渔业项目开发。
2022年,荷花池放养的罗非鱼丰收,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野炊营地让连队的农产品供不应求,还吸引带动周边连队和团镇往这里供货……
回首连队的变化,姜延付最欣慰的是职工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基层发展的动力将更加强劲,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姜延付说。
责任编辑:张艺馨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