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瓜乡法治课堂”给群众“充电蓄能”

来源:学习强国”兵团学习平台 日期:2022-12-11

   “‘瓜乡法治课堂’开讲了,杨法官上第一课,要把民间借贷的事情给大家讲清楚。”11月24日一大早,巴里坤垦区人民法院“瓜乡法治课堂”第一课开讲,十三师淖毛湖农场、红山农场各连队(社区)“两委”成员及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100余人在屏幕前听课。

  随着当地职工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资金流动频繁,民间借贷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加,大家亟待“充电蓄能”。巴里坤垦区人民法院淖毛湖法庭着力打造“瓜乡法庭”,于是顺势推出“瓜乡法治课堂”,针对办理辖区案件时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普法、释疑。

  当天,该院综合审判庭法官杨子纬授课,题目是《自然人之间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思路与裁判要点》,内容鲜活易懂,其中“如何出具一张完美的借条”章节最受欢迎。

  “借条不能随便写,内容要完整、准确,写清楚借款用途、还款时间、还款方式以及借款利息,有保证人的还要注明是一般保证人还是连带保证人……”听着杨子纬的讲解,红山农场三仙社区主任兼巴里坤垦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李哈军不停地点头。李哈军说:“社区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中,经常接到职工群众有关民间借贷纠纷的求助,处理时经常拿不准。‘如何出具一张完美的借条’讲得透彻,不仅让我‘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11月24日,李哈军在听课过程中与授课法官杨子纬在线交流。巴里坤垦区人民法院供图 

  “那么,还钱之后,借条该如何处理?”讲课中,杨子纬话锋一转,将问题抛给听课人。

  “钱都还了,赶紧撕了呗!”淖毛湖农场职工代表王富延嘀咕了一声,在基层有他这样想法的人不少。

  “直接撕了可能犯了个大错误。”杨子纬说,还钱后双方应该在借条上备注还款有关信息,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借款人通过什么渠道已支付出借人多少钱等,然后保存借条不受损毁,以免后续产生争议。

  近年来,巴里坤垦区人民法院办理的民商事案件中,民间借贷案占据三分之一,很多案件是因出具借条不规范、处理借条不严谨、还款不谨慎等引起的。该院曾办理一起借贷纠纷案,借款人通过手机银行向出借人还钱时,未备注该笔钱的用途,当天其恰好还向出借人支付了一笔货款,与借款金额相同。事后,两人因此闹上法院。

  “原来,借钱、还钱还有这么多注意事项,以后亲朋好友和生意伙伴再借钱,我知道怎么做了。”王富延说。

  课堂上,杨子纬还介绍了虚假民间诉讼以及如何识别“套路贷”等知识,提醒职工群众依法生产经营,合理表达诉求,坚持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有案例、有数据、有法律依据,内容专业、有用。”红山农场六连连长胡安别克·宝行说。

  杨子纬对记者说,该院管辖区域面广、线长,其中淖毛湖农场距离法院220公里。“瓜乡法治课堂”聚焦职工群众诉求,不定期线上开课,讲清楚、讲明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满足职工群众法律需求,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曹玲玲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