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
志愿者、宣讲员、技术员……让青春之花在阿克苏绽放
大学生的暑假生活可以有多丰富多彩?这个暑假,阿克苏地区广大返乡大学生在当地政府和各级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化身志愿者、宣讲员、技术员,以服务充实生活,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给自己充电。
“小老师”带火“小课堂”
返乡大学生正在为孩子们讲解天文知识。通讯员 王厚云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7月23日,在库车市乌恰镇萨哈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的暑期兴趣培训班上,返乡大学生艾散江·玉山正在带领孩子们诵读《三字经》,感受国学魅力。
7月以来,库车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组织10名返乡大学生开办暑期兴趣培训班,设置作业辅导、科技讲解、乐器弹奏等课程,为5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
“我们10名‘小老师’根据自身特长,分别担任音乐、绘画、语文、数学等课程老师,在辅导作业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艾散江·玉山说,“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教起来也有劲。”
如何发挥返乡大学生作用?这个暑假,阿克苏地区各地纷纷开办“红领巾小课堂”“石榴籽小课堂”“兴趣培训班”等暑期课堂,邀请返乡大学生化身课堂“小老师”,让学生们的假期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宣讲员”讲活好政策
返乡大学生为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通讯员 夏珊摄
“打竹板,响叮当。民法典来听我讲。今天先把合同说,您啊听好要记牢。外出务工签合同,老板耍赖跑不掉……”7月23日,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尤喀克喀拉喀勒村返乡大学生阿里木江·吐尔洪和阿克苏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一道走访入户,用自己编撰的快板书向村民们宣讲民法典。
“小伙子脑子灵光,编的快板书简单明快听得懂,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村民艾尔肯·萨吾提夸赞道。
除了上门宣讲,工作队还组织返乡大学生成立普法小分队,开展“青春筑梦走基层 普法惠民践初心”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宣讲、现场法律咨询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既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丰富了知识储备,又拉近了同村民之间的距离。
从法律法规到党的惠民政策,从民族团结故事到各大会议精神,阿克苏地区各地充分发挥本村返乡大学生双语优势、地缘优势,纷纷组建宣讲员队伍,有效推进宣讲工作深入开展,激发返乡大学生服务意识。
“技术员”助力稳增收
返乡大学生和村科技副主任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种植问题。通讯员 杜军摄
八月,正值水稻成长关键期,阿克苏地委组织部驻温宿县托乎拉乡思源村工作队组织农学专业返乡大学生成立农技服务队,和村科技副主任一道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种植问题。
“这段时间要根据叶片颜色合理施肥,叶片颜色偏黄要及时追肥,如果颜色浓绿则不用施肥。”古丽尼尕尔·艾散就读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在读学生,返乡后,她在工作队的引导下,发挥专业优势,成了村里的“小专家”“农技员”,赢得村民们的一片赞誉。
“别看孩子们年龄不大,但毕竟是专业出身,提出来的好多建议都非常中肯,比我这个种了几十年地的‘土专家’强多了。我要趁着这个暑假和他们多学学。”村科技副主任唐孝辉说。
古丽尼尕尔·艾散表示,老师们常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队服务了村民,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她会珍惜基层锻炼的机会,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暑假以来,阿克苏地区各地充分发挥返乡大学生专业优势,成立农业、畜牧、机械检修等服务小分队,化专业优势为服务优势,既丰富了返乡大学生暑假生活,又实现学以致用和农民增收“双赢”。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宗合 通讯员 王厚云 夏珊 杜军)
责任编辑:周沄璐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