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戍边

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与价值意蕴

作者:张艾云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3-03-31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是屯垦军民在两千多年屯垦戍边实践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从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价值意蕴去认识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把握屯垦戍边实践的本质,回顾历史以展望未来。

  全面厘清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生成逻辑

  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深刻揭示出中国屯垦戍边实践生生不息、承袭两千多年的内在动力。

  历史逻辑。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以历史逻辑分析屯垦戍边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是正确认识屯垦戍边实践的前提。屯垦戍边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历代中央王朝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体现,推动着屯垦戍边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得以继承和发展,贯穿于整个屯垦戍边的实践中。

  理论逻辑。屯垦军民来到边疆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他们提供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勇气,并在实践中将其凝练为屯垦戍边思想。屯垦军民在改造着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屯垦戍边思想,是屯垦戍边实践活动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突出了屯垦军民在屯垦戍边思想中的主体地位,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果。

  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与屯垦戍边实践紧密相连。秦始皇为解决驻军粮食问题,采取了移民屯垦的措施,西汉通过屯垦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之后,屯垦戍边成为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重要方式。随着屯垦规模的不断扩大,古代屯垦发展为军屯、民屯、犯屯、旗屯、商屯和回屯等多种类型,屯垦戍边的作用也从解决驻军粮食供应扩大到移民实边、抵御侵略、维护统一等。屯垦戍边思想随着屯垦戍边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逐渐由治边之策发展为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

  科学把握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鲜明特征

  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是屯垦军民在开发建设边疆、维护国家安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体现出为国守边、勤劳勇敢、民族团结的鲜明特征。

  为国守边是胸怀家国的情怀与担当。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崇尚爱国的民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屯垦戍边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是无数戍边人无私奉献、为国守边的生动篇章。屯垦军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扎根边疆,肩负起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为屯垦戍边实践持续凝聚内在力量,为国家在边疆地区筑起一道历经两千多年的安全屏障。

  勤劳勇敢是不畏艰难的精神和意志。数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奋斗拼搏的历史已经把勤劳勇敢沉淀为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使屯垦军民在面对边疆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社会形势时,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将亘古荒原变成良田,创造了人类开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这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在开发建设边疆中的生动体现。

  民族团结是命运与共的信仰与坚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屯垦军民始终坚持发扬民族团结、和睦互助的优良传统,同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是屯垦军民与边疆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夯实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

  深刻领会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价值意蕴

  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饱经历史的冲刷,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立足新时代,我们应充分挖掘和阐释古代屯垦戍边思想的价值意蕴,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总结与升华古代屯垦戍边历史经验。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两千多年来,中国屯垦戍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是对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体现了屯垦军民大无畏的精神和本色,表明了各族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决心,彰显出屯垦戍边的使命担当。它是一套体系完整、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思想结晶,不断构建着边疆治理的理论框架,持续为屯垦戍边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为当代屯垦戍边实践提供经验与借鉴。中国古代屯垦戍边思想为当代屯垦戍边提供了重要借鉴,有利于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从屯垦戍边思想中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为维护边疆安全,促进边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直面当代屯垦戍边实践中的新挑战、新问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促进屯垦戍边实践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继续坚持屯垦戍边思想中民族团结的前进方向,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责任编辑:张宇帆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