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云端”上的马背宣讲队

作者:张美玲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2-11-12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月7日晚,三师托云牧场司法所所长艾沙江·赛迪尔打开书桌上的台灯,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对重点段落用红笔做出标记,因翻阅学习多次,他面前的学习资料的页脚已经微微卷起。
  桌子的一边,一沓厚厚的学习材料与报纸整齐摆放,这是艾沙江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准备的。
  初冬时节,托云牧场寒意渐浓。11月8日一大早,当艾沙江·赛迪尔与同事驱车一个半小时从托云牧场场部赶到三连时,晨曦的微光已布满这片高原牧场,将满山的冰雪映得闪闪发亮。
  “所长,您终于来了,山上开始下雪了,不能继续开车上去了。”刚下车,三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卡拉提拜克·木沙便迎了上来。
  “不要紧,咱们就组成一个马背宣讲队,骑马上山吧。”艾沙江·赛迪尔笑着说。
  近几年,为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传递到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托云牧场党委结合牧区实际,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和连队“两委”成员等组成的马背宣讲队。
  作为马背宣讲队的一员,艾沙江·赛迪尔对骑马上山早已轻车熟路。“连队牧工大多分散在山里的各个放牧点,由于交通不便,马儿便成了我们作宣讲最好的交通工具。”艾沙江·赛迪尔告诉记者。
  当马背宣讲队一行翻山越岭、穿沟过渠,来到三连牧工沙特瓦特·居玛洪的放牧点时,已将近12时,沙特瓦特·居玛洪和几位牧工已早早在放牧点等候。
  将学习材料和报纸一一分发给大家,马背宣讲队的队员和牧工们围坐成一圈,队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牧工们则畅谈起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在场的几位牧工都是柯尔克孜族,讲到理解起来有难度之处,艾沙江·赛迪尔便会停下来,用柯尔克孜语再讲一遍。
  “1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艾沙江·赛迪尔一边翻动笔记一边宣讲。
  沙特瓦特·居玛洪听得很认真,不时和身旁的人交流讨论。“可不是,说到现代化,我深有体会,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山里的牧工也用上了智能手机。以前,自家牦牛怎么才能养得壮,我们都得自己摸索,现在有了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沙特瓦特·居玛洪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平时放牧闲的时候,我还在抖音、快手上发发短视频,有好多粉丝留言说要买牦牛肉呢。”眼见沙特瓦特·居玛洪说得起劲,牧工托乎托努尔·斯迪克插话道。
  “所以咱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艾沙江·赛迪尔的这一番话,引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完成宣讲后,马背宣讲队的队员们不敢耽搁,匆匆踏上回程。从放牧点回到连队生活区,眼见天还没黑,一行人一商量,又敲响了三连居民热比古丽·阿曼的家门。
  热比古丽·阿曼的家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坐在热比古丽·阿曼家的客厅里,队员们为热比古丽·阿曼一家人详细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强得太多了,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要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就要听党的话,撸起袖子加油干!”热比古丽·阿曼说。
  2013年,托云牧场启动牧工安居工程,三连36户居民从散落的放牧点搬进统一建设的新房。搬进新家后,热比古丽·阿曼开了一家商店。如今,丈夫在外放牧,她开商店,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天的宣讲结束了,艾沙江·赛迪尔等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各自家中。吃完晚饭后,艾沙江·赛迪尔又坐在书桌前,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思考如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责任编辑:马梦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