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万家灯火,有我们守护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3-01-22
1月20日8时30分,当银装素裹的巴尔鲁克山还在沉睡时,山脚下,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民兵班的宿舍里,一阵急促的闹铃声骤然响起。
“快起床,今天的活儿很多,得抓紧干!”民兵班班长林子祯第一个爬起来,叫醒大家。
被窝虽然温暖,但没有一个人贪恋。姑娘们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洗漱、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只用了15分钟。
起床后,大家的第一件事,是拿起铁锹开始清雪。运动场上,十几厘米厚的积雪没过短靴,她们挥舞着铁锹和扫把,干劲十足,叮叮当当的脆响声连成一片。
严寒的室外,女民兵们身穿一套单薄的冬季作训服,让穿着厚羽绒服还觉得冷的记者不禁感到疑惑。
“大冬天,这么穿不冷吗?”
“刚开始有点冷,干着活儿一会儿就热了。”民兵王亚楠告诉记者。这个1998年出生的女孩,干起活来麻利极了,由于长时间的室外劳动和训练,脸上被太阳晒出了淡红的印记。
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共有12人,是孙龙珍民兵班的第十九届民兵。2021年5月,通过层层选拔,她们汇聚在这里,平均年纪仅有20岁。
“我们不仅担负着边境线巡逻执勤任务,还负责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讲解工作。”1999年出生的民兵刘舟蕴介绍道。10832字的讲解词,她背得滚瓜烂熟,陈列馆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细节,她如数家珍。
没有手机,没有娱乐,只有规律的作息和训练、巡逻。
“会感到无聊吗?”记者问。
“不会。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特别充实,上午训练,下午进行理论学习,每周巡边2至3次,休息时间,我们还会练毛笔字、跳舞、画画,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民兵张婉馨说,来民兵班之前,她跑800米都费劲,现在跑5公里不在话下,做饭、修水管样样能干。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每逢冬天,山里经常发生风吹雪天气,车辆被困被埋的事儿时有发生。有救援任务,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张婉馨和战友们扛起铁锹就往山上跑。
“这里的冬天真冷啊,但是能帮助别人,心里就热乎。”民兵马玉芯说,“现在父母在团场逢人就‘炫耀’说自家孩子在孙龙珍民兵班当民兵,骄傲得不得了。”
临近春节,当天南海北的游子背上行囊纷纷返乡时,孙龙珍民兵班的民兵们仍坚守在岗位上。
谈及新年愿望,女民兵们笑着对记者说,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期许,但相同的,就是要站好这班岗,让更多人了解、弘扬兵团精神、龙珍精神,把红色基因接续传承下去。
“万家灯火,需要有人守护,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民兵钟瑞馨说。

责任编辑:张宇帆 李雪